二○二三年全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
.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
6
页。选择题
50
分,非选择题
50
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
.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
.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山顶洞人
2.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段话主要蕴含了(
)
A.
赏罚分明的理念
B.
无为而治的观念
C.
为政以德的思想
D.
变革进取的精神
3.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人物,创立了(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皇帝制
4.
汉武帝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土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
削弱王国势力
B.
加强君主权力
C.
改善财政状况
D.
提升儒学地位
5.
“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这段文字评述的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晋武帝
D.
北魏孝文帝
6.
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开凿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
•遣唐使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7.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现象出现在(
)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8.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并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主要是由于(
)
A.
知卷精品: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