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基础巩固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题号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晨曦(xi)襄
襄陵(xiang)追溯(su)抵御(yu)
B.长啸(xiao)荐草(xing)颓败(tui)急(tuan)
C.轩渺(miao)鸢飞(yan)横柯(ké)目眩(xuan)
D.东皋(gao)候骑(ji)
姜姜(qi)戾天(li)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清荣峻茂 (茂盛)
晓雾将歇 (消散)
B.欣然起行 (出行)
东皋薄暮 (将近)
C.幽绝久远 (极远)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
D.互相轩渺(高)
良多趣味 (很,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尔安敢轻吾射
安能辨我是雄雌
B.尝射于家圃
相与步于中庭
C.月色入户
木兰当户织
D.对子骂父
丁氏对日
4.选出对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3分)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清晨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的叫声很是悦耳。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第1页共20页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6.下列课文相关解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峡》——丽道元——《水经注》——写景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B.《记承天寺夜游》一一苏轼一—被贬黄州期间一一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C.《答谢中书书》一陶弘景一“山中宰相”一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知音共享美景的得意之
感。
D.《与朱元思书》一—吴均一—南朝齐梁文学家一—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7.诗文默写。(8分)
(1)
,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
_。
(崔颢《黄鹤楼》)
(3)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8.综合性学习。(7分)
①石缝间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然泪下。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的种子撒落到海角
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这石缝里。()它们也能从
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唯一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
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酷,王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
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
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
缝。
②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它们立在悬崖断
壁上,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诉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
多么艰苦的拼搏。
(1)在这段文字括号里填入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但是所以
B.尽管而且
C.尽管因为
D.但是因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将“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酷”中的“现实”改为“情况”。
B.将“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中的“于是”改为“所以”。
C.将“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酷”中的严酷”改为“严峻”。
D.将“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俺强的生命”中的“丛生”改为“生长”。
第2页共20页
(3)文中第②段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下列四个选项中排列正确的
一项是()。(3分)
①它们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②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
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③而最为令人感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
昂首挺胸,傲然挺立;④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A.0000
B.0000
C.0000
D.0000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8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姜姜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这首诗中连用两个“空”字,请结合诗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4分)
10.关于此诗还有一段传闻不胫而走。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及李白来,日“眼前有景道
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请你结合颈联,从一个角度说说崔颢是如何
来描绘这“道不得的景致。(4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幛,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巩固突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 基础巩固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