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
8
页,共两部分,共
24
题,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2
.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20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农耕生活想象图
D.
曲辕犁模型
2.
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3.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
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
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
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
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4.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下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表明(
)
①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证据
②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
③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
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
人口迁徙
B.
孝文帝改革
C.
大运河的开通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6.
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
A
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
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C.
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
D.
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7.
以下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
)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
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
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
A.
政治制度
知卷精品:2023年北京市中考历史真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