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B卷)
(时间:90min 满分:100分)
姓名:
学校:
分数:
题型
选择题
填空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12
10
3
3
28小题
分数
36
20
22
22
100分
得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2小题,共计36分)
:
1.百色市的城市建设逐渐以人为本。路旁植树造林,离住宅较近的快速路两旁建有隔音板,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美化环境 B.减小水污染
C.减小大气污染 D.减小噪声污染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C.次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强烈
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相同
3.毕业际学校组织了隆重的毕业文艺表演,同学们动情地合唱了校歌。对演唱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配乐的同学用手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音乐的响度
C.观众能依据音色的不同分辨出是哪位同学的歌声
D.后排观众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小,是因为他们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4.在电视剧中,双目失明的武林高手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有特异功能 B.他是根据回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C.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失明 D.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判断声波传来的方位
5.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当使用者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使用者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声速不同
6.今年网络春晚上,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合唱一曲《少年》,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唱团中有高、低声部,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响度的大小
B.现场观众被要求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我们能在电视中看到现场画面,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现场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图丙中,根据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的原理,人们发明了声呐
D.图丁中,禁止鸣笛是从“防止噪声产生”的方面控制噪声
8.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9.如图是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音叉时,分别在示波器上截取同等时长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色与乙的音色相同
C.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D.甲的是噪声,乙的是乐音
10.耳廓有汇集声波的作用,听力不好的人对着声源的方向常把手掌卷曲起来,放在耳廓旁,如图所示。这样做,可以使听到的声音( )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发生改变
D.频率变大
11.无其它声音干扰下的广场中,扬声器持续发一个音“呜”(此声音的强弱保持不变),用分贝仪测出的声音强度用A表示,分贝仪与扬声器距离用s表示,A与s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变小
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速度变小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扬声器的纸盆振幅减小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减少
12.如图甲所示是交通部门用来检测车速的超声波测速仪。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传播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超声波信号与车相遇时,汽车距测速仪61.2m
B.第二次超声波信号比第一次超声波信号延迟0.3s发出
C.测速仪接收到两次信号之间汽车行驶了10.2m
D.汽车的行驶速度为24.3m/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小题,共计20分):
13.如图所示是明朝才子唐伯虎所画的《吹箫仕女图》。仕女用嘴对着吹孔吹气即可发出乐声,这乐声是由
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吹箫,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是改变了声音的
。
14.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一种文明行为,“轻声”指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这说明
可以传声。
15.地震时产生的
(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单元测试(B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