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
古诗鉴赏意境分析(原卷版)
TIPS
知识点讲解
TIPS
知识点讲解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4.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4.答题示例: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TIPS
习题演练
TIPS
习题演练
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的意思是
。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赏析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阅读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
①
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②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③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4.首句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种景物,营造了
的意境。
5.尾句的“泪痕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壮词”的?
8.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壮观场面,并说说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9.
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1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的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12.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唐)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请为上面这首诗歌设计微电影镜头脚本。
镜头脚本设计
镜头
画面内容
拍摄技巧
配乐
预期效果
1
①
固定镜头,人物出场
告别声
表达
②
之情。
2
两岸绵延的高山之间,小舟顺水疾行而去。
摇动镜头,由近及远
水流声
表现友人远去时的景象。
3
主人公酒醉微醒,由近及远,望向友人的方向。
固定镜头,人物出场
水流声
【专项备考宝典】古诗鉴赏意境分析(含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